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103:没有第八意识就没有前面七识,如第六意识不起,那第七意识就停止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视频目录(20180915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(四)11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四)11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因此在梦境里面,可以看到一个人将来的一个投胎的一个方向,如果你现在在梦境里面,喔,乱七八糟,为了这些烦恼的事情感伤,梦境做不了主。那么,在经典里面讲,要到二地菩萨,叫“智者无梦”那是圆教的,要到二地、到三地菩萨,晚上才不作梦,这个有多难,你就知道这个有多难了,一般的凡夫,不但是白天妄想颠倒,连晚上仍然~那就更不用讲了,白天都克制不住了,那晚上呢?那就更难。此为外道执五阴之一切相——自相、共相、相续、流注——皆悉断灭,“皆悉断灭”就是连法身都没有,否定了因果,岂有法身呢?皆悉断灭,而以之为涅槃,此(这个)即(就是)执断灭邪见者。很可怕的,连法身都不存在,法身的显相,建立在因果。因果的究竟,建立在法身。因果相,就是法身相,法身相,就是因果相。

“妄想识灭,名为涅槃”:“妄想”,即(就是)分别。“妄想识”,即(就)是六识,因六识以妄想分别为其功用。佛之意为:我所说之(的)涅槃,即(就)是妄想灭,亦即于彼外道所计之妄想寂灭之处,当体即(就)是涅槃。也就是说:但是离妄,即(就)是涅槃:离妄即真。离妄之后,更无一法可得,无少法可立;妄心既歇,一切自如。是故,离妄即(就)是真。诸位,这个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要修行,这个就是叫你放下,为什么常常叫你放下?因为那个是妄,妄执、妄心,你种种的感伤、种种的感触。婚姻不美满,你今天种种的生活、人事,没有办法圆满,或者是种种的缺憾、遗憾,这个都是妄,放下妄就是真。故(所以)《圆觉经》云(这么说):“知幻即离,不作方便,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”,此(这个)即(就是)一乘顿教之顿修顿证之法门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诸外道”说“有四种涅槃”。“云何为”此“四”种涅槃?“谓”一者:有执诸法之“性”其“自性”为无(“非性”)之“涅槃”;二者,为执诸法之“种种”外“相”为亦有亦无(“性、非性”)之“涅槃”;三,为执诸法之“自相”与“自性”为无(“非性”)而以之为“觉”之“涅槃”;四者,为计“诸”五“阴”之“自”相、“共相、相续”生灭相、“流注”生灭相,等一切皆悉“断”灭,而名之为“涅槃。是名”为“诸外道”之“四种涅槃;”此皆“非我所说”之“法。大慧,我所说者,”为“妄想”分别“识”(六识)寂“灭,名”之“为涅槃”。

【诠论】外道所谓之四种涅槃,皆不离性与相,以及有与无;亦即(也就是)皆为对性与相,作有与无之计著。有执性相为有而以之为涅槃,有执性或相,或双执性相为无,而以之为涅槃。其实这个都不了解性、相都空无自性,才会这样子,才执性、相为实有,而佛则离对如是法相之执著,为什么法相执着呢?因为空无自性,所以圣者想要执着,以没有东西可以执著,因为万法空无自性嘛,离于如是等妄想执著,名为涅槃。简言之,外道所执之(的)涅槃,不出于相、名、妄想。而佛所谓的涅槃,非谓别者,不离于五法、三性等之计著,名为究竟涅槃。这因此啊,修学佛道,关键在人的那一颗心,愿不愿意割舍,愿不愿意放下假相。诸位,放下假相,你就见性,放下有限,你就得到无量。执著,执著相,就把无量的心性变成少许,人越执著他的胸量就越小。所以放下有限才能拥有无量,放下执著才能开发真正的心性出来。简单讲,万法著不得、住不得、妄动不得。为什么?万法本自一如,所以六祖讲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本来无一物,“无一物”就是如,万法本来就如,万法本来就是涅槃,你还有哪里会惹尘埃呢?是不是?

【大慧白佛言:世尊,不建立八识耶?佛言:建立。大慧白佛言:若建立者,云何离意识,非七识?佛告大慧:彼因、及彼攀缘故,七识不生;意识者,境界分段计著生,习气长养藏识;意俱,我、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,不坏身相。藏识因、攀缘自心现境界、计著心聚生,展转相因,譬如海浪,自心现境界风吹,若生若灭,亦如是。是故,意识灭,七识亦灭。】这一句你不看注解,自己这样看,要看得懂,一百万,美金喔,美金喔,真的看不懂。所以啊,你就知道,这个《楞伽经》要把一个修行人推到最高点的第一议谛,真的要吃一点苦头

接下来;大慧白佛言,说:世尊,你建不建立八识呢?阿赖耶识、末那识,然后第六意识,然后前五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,建不建立八识耶?佛言:建立,为说一切法,必须要建立,为众生而建立,如果诸佛,诸佛,佛佛道同还建立什么八识?一都没有,哪来的八识呢?所以识者,生灭也,识性是不生不灭的,不开悟、不见性叫做“藏识”,见性叫作“如来藏”佛已经悟道叫做“如来藏”,而众生没有悟叫做“藏识”那就不一样,有个“识”就是微细生灭、粗糙生灭统统有,“如来藏”含藏如来本有的德性统统显露出来。佛言:建立,当然建立八识。大慧白佛言,若建立,既然建立了八识,云何离意识,非七识?为什么?佛陀在前面讲,只要离第六意识的分别心、能缘的心,离第六意识的妄想心,不是有八识吗?而为什么只离第六意识,而非离第七意识呢?名为涅槃,前面佛已经讲了。

第六意识分别心寂灭,就叫做“涅槃”,为什么还有第七意识呢?这句话意识就是说,为何佛在前面一直说,离第六意识就叫做涅槃?而不是还有一个第七意识,更微细的名叫做“涅槃”?佛告大慧,彼因,“彼因”是指第七意识,彼第七意识以藏识为因。“彼”是指第七意识,彼第七意识呢?以第八意识藏识为因,为根本的意思,然后呢?及彼攀缘故,及彼攀缘,第六意识为彼第七意识所攀缘。及“彼”,就是第七意识,及彼第七意识所攀缘的,叫做“第六意识”。

简单讲,对内执着第八意识为我,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。现在就是内、外了。彼因就是对内。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为亲因,这对内,对外来讲的话,第七意识,彼第七意识所攀缘的是第六意识。意思就是,前六识,第六意识起来,第七意识才跟著起来,第六意识没有起来,第七意识也没有作用的意思。所以七识不生,意思就是说,第七意识不能独立地起来。第七意识是对内跟对外的一种依他起,所见是非量的,第七意识依第六意识而生,如果没有第六意识,第七意识就失去所缘了,所以第七意识它不会独立生起来。所以第七意识是随第六意识生起来,而生起来,叫做“七识不生”。就是第七意识不会单独地跑出,第六意识对面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跑出来,七识就跟著执着,执著那个为我所,就是这个意思,所以第七意识纯粹是依他起的,不会独立的单独地跑出来,叫做“七识不生”。第七意识不会独立跑出来的意思。

接下来,什么是第六意识呢?意识者,接下来,第六意识,什么是第六意识呢?也就是对于六尘的境界分段,“分段”就是不是一时同时的,一段、一段,前一秒钟,现在一秒钟,下一秒钟,一段、一段的妄想执着,依次第而生。对六尘的境界,分段妄想计著依次第而生,就是前一秒、后一秒,一秒一秒的生,“分段”就是非同时叫做“分段”,也就是第六意识对于六尘这种境界,是次第,一秒、一秒次第,一个念头、一个念头次第而生,不是同时,叫做“分段依次第计著生”,这第六意识对六尘所执著,反过来,第六意识这个习气又长养藏识之无明。藏识的后面,就是无明,藏识之无明,藏识当然就是无明。反过来,这个第六意识的习气又长养了藏识的无明,反熏的意思,同时呢,意俱。“意俱”就是第七意识与第六意识是同时生起来的,叫做“意俱”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它是同时起来的。

简单讲,“意俱”是什么?“意”就是指第七意识,这个第七意识,“俱”就是第七意识恒与第六意识生起,叫做“意俱”,对内执着一个八识的见分为我,对外第六意识执著为我所拥有,计著思惟因缘之生起。就是集一切执着纳归第七意识,就是这个意思。“意俱”就是恒与第六意识生起,第七意识,前面一个“意”是第七意识,“俱”就是恒、永远,永远跟第六意识生起,那么,什么叫第七意识呢?就是对内执著一个我,第八意识的见分为我,对外执著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,这种计著思量之因缘之生起。所以集一切执著的思惟,叫做“第七意识”,不坏身相,所以你不必去坏第七意识,第七意识是依随,依随第六意识的生灭而起的,如果第六意识不起,那第七意识就停止。那么第七意识,所以没有独立的存在的,因此不必论七识生,也就是不坏身相,就是不必去坏掉七识身之相。也就是:不必去坏七识身之相,第六意识不起来,第七意识自然消失,藏识因、攀缘自心现境界、“藏识因”也就是,诸识的生起,统统是依第八意识为因,也就是藏识因,诸识的生起,都是依第八意识藏识为因、为根本。

简单讲,没有第八意识,就没有前面的七识的意思,所以诸识的生起,都是依藏识第八意识为因,攀缘自心现的境界,那么第六意识的生起,是怎么来的呢?都是攀缘自心,为什么叫“自心”?第八意识会影现出正报跟依报,所以山河大地、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,这些都是第八意识自心所变现出来的,而众生不知道山河大地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一切相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,因此啊,不知道:妄动就攀缘自心,第八意识所显现出来的境界,而生出第六意识,那么计著心聚生,这是指第七意识怎么生起,第七意识怎么生起来的?所有的执着,把它聚集起来的心,只要那一颗执着的心,作用执着的心,统统我执、法执,只要是执,统统把它聚起来,这个就是第七意识生起的,所以计着心聚,“聚”就是聚集,而生起第七意识。

那么接下来,展转相因,这个六跟七、八识展转互相为因,第八意识变现出了山河大地,第六意识就生起,再来,第七意识执着,对内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执着外面,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,所以第八意识产生了六、七识,六、七识的习气,执着跟分别又薰习第八意识的种子,所以叫做“展转相因”,第八识种子起现行,站在种子起现行的角度,第八意识为六、七识的因,站在薰习的角度,六、七识所造的业的薰习角度,现行又薰种子,那么六、七识,第六意识又为第八意识的因,种子起现行,这是站在第八意识生起六、七,现行薰种子,六、七薰习,六、七为因,又薰习种子为果,叫做“展转相因”

接下来,譬如海浪,这一段是比喻第六识跟第七意识的关系,譬如海,“海”当然是第八意识叫做“大海”,海中所起的浪,就是七识浪,譬如大海的第八意识,而所起的海浪的七识浪,七识浪是生灭的意思,大海中所现的波浪的意思,自心现,自心所现的六尘的境界风一吹,所以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六识?是因为要执着境界,要执着境界才产生六识,所以要执着六尘,而不知道那个六尘是心所变现出来的,诸位,为了要执着六尘,就变现出六识,这境界风一吹,怎么样?若生若灭,若生,好像有,好像没有,若生若灭就是指又现出了七识的波浪,亦如是。是故,若第六意识灭,七识也灭。因为第七意识是依他起的,所以不必去灭第七意识,六识灭,第七意识自然灭。

那么整段,再把它贯串一下,你要全神贯注,初学佛法的人不太容易了解这一段,在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的时候,不必去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,可是在妄动的众生的凡夫,为了解说生命的起源,无明的来源这种能所,不得不建立八识。说:大慧白佛言:世尊,你建立八识吗?阿赖耶识就第八意识啊,末那识啊、第六意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末那、阿赖耶识建不建立?佛说:当然建立。为众生解说这八识的关系,让众生能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究竟义,生灭和不生灭义,当然要建立八识,大慧白佛言:如果建立八识,为什么前面佛陀说:只要离第六意识的能缘分别意识心,就得到涅槃,而不是离于第七意识?名叫做涅槃呢?佛告大慧:彼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为藏识为因、依藏识为因,同时第七意识,彼第七意识所缘第六意识,以第六意识为彼所缘,所以第七意识不能单独独立地起来,因为第七意识是依第六意识而生;如果没有第六意识,第七意识就失去所缘,所以第七意识不会独立而生起,所以七识是随第六意识而生的,那么第六意识灭,当然第七意识就是灭了,所以第六意识者,是对六尘的境界分段,非同时,非一时,那种妄想依次第计著而生,同时,第六意识反过来,那个习气又长养了藏识的无明;“意俱”就是第七意识~,“俱”就是永远恒于第六意识同时起来,第七意识对内执着我、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,这种种种的计著思惟的因缘生起,集一切的执着,列为第七意识,所以不必坏第七意识之身相。

藏识因、诸识的生起,都是依第八意识为因,第八意识是诸识的根本,叫做“藏识因”,第六意识怎么生起的呢?第六意识是攀缘自心变现出来的境界而不觉知、而生起第六意识,第七意识怎么生起呢?第七意识就是把所有执着的心集聚生起第七意识,这样六、七、八互相为因果,展转相因,第八意识为六、七的因,六、七意识又为薰习第八意识的因,所有种子起现行,第八意识为因,现行为果,现行薰种子,现行为果,又熏第八意识,那么现行为因,又薰习第八意识的种子为果,所有这个叫做,六、七、八识三种展转相因,六、七二识,底下是比喻,六、七二识的生起,譬如海浪,八识中所现的海浪,也就是大海所现的波浪,因为自心现的境界是指六尘,因为自心现的六尘境界风,不知道是心性藏识所变现出来的,而在心里面现有,好像生,又好像灭,这个就是七识的波浪,亦复如是,第六意识执着境界、分别境界,而第七意识于心现生生灭灭亦如是。是故,第六意识灭,只要把第六意识灭,七识不会单独起来,就跟着第六意识灭,是故,但言六识灭,而藏识自性本来就是涅槃,海浪虽然一起,海浪灭,海水本自寂静,所以六识,六、七制造海浪,波浪,但是它的水质,本性的水,仍然是水性,仍然是寂静的。

【注释】“不建立八识耶”:谓佛岂不建立八识吗?因为佛在前面频言有八识,及言藏识等。为何现在说涅槃,只说六识灭,而不言八识灭。其实八识如海,七识如浪,若(如果)无(没有)七识浪,海水本自寂静,当体寂灭。所以浪灭名为涅槃寂静,不用除水:生死相为海浪,非水;七识海浪寂,生死即(就是)灭,藏性不生不灭。所以在座诸位!我们学佛到底核心在找什么?就是找到那一颗寂静安详的心,诸位,你今天听经闻法,什么都听不懂喔,没有关系,你这一句一定要听得懂,学佛法,整天在找什么?就是找那一颗空性寂灭安详知足的心,那个就是般若智慧所显现出来的现相。“云何离意识,非七识”:云何但说离第六意识,而非离第七意识,名为涅槃,更何况还有第八识,怎能说第六识灭就称为涅槃?后面还有第七意识、第八意识呢?

“彼因、及彼攀缘故,七识不生”:“彼”:为(就是)第七意识。第七意识之亲因为藏识;诸位,迷了叫做“藏识”,悟了叫做“如来藏”,“攀缘”,即(就)是所缘。第七意识所攀缘者为第六涡识。以第七意识内执第八藏识为我,外执第六为我所,因而生起。既是如是依内因(第八)、外缘(第六)而生起,故是依他,无有自性;所以说七识本不生。既然不生,云何言灭?为什么叫做“不生”?因为它是依他起的,依第八意识为根本,又执着第六意识才影现出种种的一种执着,所以它不存在的,它是妄执的,所以既然不生,云何言灭呢?又,第七识既依第六识之缘而生,则缘灭,七识自然跟著灭,以无六识,七识失其所攀缘,没有得攀缘,七识不会独自生起。所以七识是随著六识生起而生起的,也因六识灭而不再生起。

“意识者,境界分段计著生,习气长养藏识,意俱”:“境界”,六尘境界。“分段”:即(就是)分别,非一时。因为第六识为对某些情境,数数一次又一次的计著,而数数生起,亦如是数数灭去,而非一时生起,停住长时间。诸位,数数生起,数数灭去,就是短暂的生死,如果长时间拉开,就是六道轮回的生死,如果回归刹那生、刹那灭的执着,就是当下生灭的生死,如果把时间拉长,就是轮回的生死,就是这个意思,所以轮回的生死,回归到现前一念的注解,就是执着生灭,执着现前的生灭,现前就是生死,把生灭拉长,习气断不了,执着于生灭,就拉长生死,就是轮回,所以说“分段计著生”。“习气”,为六识生起后,即熏成种种习气,习气反过来长养藏识之无明。“意俱”,“意”,就是第七意识,此谓第七恒与第六俱起。此句为讲六、七、八三识间的关系,谓:意识者,为由对自藏识心所现之(的)六尘境界,一一以次分段计著而依次生起,生已,即熏成种种习气,而反过来长养藏识之(的)无明。且第七识为恒与第六识一时俱起,第六识生,第七亦生。

“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”:这一句是告诉第七意识是怎么来的,上句言第七与第六俱时而生,此(这)句解释第七识如何生起。谓第七意识由于对第六意识与第八意识作我及我所之妄计执著思惟,以如是之因缘而得生起。在这里,如果你还不懂,我再用一个你比较容易了解的,切入第七意识,就是你的思想当中含有“我执”,你的思想当中含有“我相”,你的思想当中还有我的求法那个我的,就是第七意识生起,执着五蕴身,就是第七意识,执着六尘境界,就是第七意识,跟着第六意识一起分别跟执着。“不坏身相”:“身”,承上文,指七识身。谓,因此不必坏七识身之相,因为第七识便随第六识之灭而不生。“藏识因、攀缘自心现境界,计著心聚生,展转相因”:此为上文总结所言,谓诸识之生起,为以藏识为因。“攀缘自心现境界”,指第六识生起之因,为攀缘藏识心中所现之(的)境界。“计著心聚生”,也就是把所有的执着统统会归,就是第七意识,指第七识生起之因。就是计着心聚生,谓第六识生起之后,第七识方计著第六第八为我我所,因而令七识心聚集生起。“展转相因”,以依第八而生第六,再执第六与第八而生第七;第六再反熏第八,增加无明,无明再现更新(更多)的境界;六识再虚妄分别此等境而起,七识再依此第六、第八而生。所以叫“展转”互相为因而生。

“譬如海浪,自心现境界风吹,若生若灭”:“海浪”,大海所现之(的)波浪。大海比喻藏识,浪比喻七识。“境界风”,为指六尘境界。此谓:譬如大海中所现之(的)波浪,为由自藏识心中所现之(的)六尘境界之(的)风吹拂,简单讲,万法不离心,就是外面所现的境,仍然是八识变现出来的,而现有心波若生若灭之相。众生的愚痴在认为有外在的境界,而圣人的伟大在于知道,外境仍然是心所变现出来的。好,把笔放下来,看这里,我们开始彻底地整理一下,彻底地整理观念,在模糊的空间里面,这样一比划,你就会非常清楚八识怎么来的,注意师父的比划,统统要全力以赴地专注什么是八识的关系,一比划,就会很清楚,把这里当作第八意识,(师父以手抚胸示意)第八意识,变现山河大地,本来是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相分、见分是一体的,第八意识的本性,第八意识当下就是如来藏性,为了解说所以我们第八意识妄动,有第八意识的微细生灭,第八意识会变现山河大地,变现出来了,为了攀缘那个相分,而有什么?而有见分,第六意识跑出来,(师父伸左手放前面示意)山河大地,第八意识变现了山河大地,而有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会归过来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会第六意识,第八意识变现山河大地,有第六意识跑出来。

再来,因为不只是妄动,它还会执着,第七意识对内执着第八意识为我,执着这个五蕴身为我,执着为我,对外第七意识黏住第六意识,为我所拥有,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自我,然后也执着第六意识为彼所攀缘,彼第七意识所攀缘,为了解说第七意识这样,因为第七意识空无自性,所执非量,它并不存在,只是妄动继续执着,所以有第七意识,当然八识都不存在了,悟道了都不存在,但是为了解说就是这样,对内执着第八意识见分为自我,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的,是什么都为我而活,我存在,简单讲,对内执着正报,对外执着依报所现的影像,再来,我为了解说,所以把第八意识和第六意识,好,现在回归当下,这三个其实是同时的,第八意识、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,诸位,究竟义没有六、七、八,究竟唯是一心,识就是性,迷了,有第八意识,为了攀缘境界,有第六意识,有内、外的执着,又显现第七意识,我这样黏在一起,就表示回归当下这一念,其实是因为功能,第八意识如同仓库,第六意识如同工头,第七意识如同管理员,我这样比喻,是为了解说,这样把它黏在一起是回归当下,就是这个意思,回归当下,那么第八意识,第六意识回归当下,就是同一个念存在作用,这样解说,回归当下,其实是同一个念头,其实它也不存在,为什么?如果妄想、颠倒、执着而说八,一尚不可得,何况有八?修学佛道就是回归万法、回归真如,就是这样子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白佛言,世尊,”岂“不建立八识耶”?“佛言:建立”。“大慧白佛言;若建立”八识“者,云何”但说“离”于“意识,”而“非七识”灭,名为涅槃?“佛告大慧:”由于“彼”第七识,为以藏识为“因,及”以第六识为“彼”之所“攀缘故”,故第七识不得单独生起,乃依他而起,无有自性,是故第“七识”本“不”自“生”。第六“意识者”,为由对自藏识所现之六尘“境界”,一一以次“分段”妄想“计著,”而依次数数“生”起;第六识生起已,即熏成种种“习气”,以“长养藏识”之无明(此为第六转而反熏第八)。第七末那“意”识,则恒与第六识同时“俱”起。第七识如何生起呢?为由于对第六及第八识,作“我、我所”之妄“计”执“著,”虚妄“思惟”,以如是之“因缘”而得“生”起。是故“不”必“坏”七识“身”之“相”,而言涅槃,以七识随第六识灭,便不再生起。因此,当知诸识之生起,为以“藏识”为“因”,由“攀缘自”藏识“心”中所“现”之(的)“境界”,所现的相分,而生第六识;不知道那个相分其实是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,以“计著”第六与第八识为我我所,故令“心聚”集而“生”起七识。

因此六、七、八识三者,则如是“展转”互“相”为“因”而滋长不息。又,六、七二识之生起,“譬如”大“海”中所现之波“浪”:由“自”藏识“心”所“现”之六尘“境界风吹”拂心海之水,而现有七识浪“若生若灭”之相。众生七识生灭“亦”复“如是。是故”若第六“意识灭”时,第“七识亦”随着“灭”。这一句很容易懂,你只要记得,没有前六识,没有第六意识,就没有第七意识,第六意识是对境,第七意识是依他起的,就是依第六意识才能有第七意识而活,第七意识是依第六意识而活,就是这个意思,是故若第六意识灭,活的依靠已经没有了,则第七意识也随着灭,是故但言六识灭,而藏识自性本自涅槃。(如海浪灭,海水本自寂静。)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我不涅槃性,所作及与相,妄想尔焰识,此灭我涅槃。彼因彼攀缘,意趣等成身,与因者是心,为识之所依。如水大流尽,波浪则不起,如是意识灭,种种识不生。】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说:我不取外道所说的那种涅槃性,外道所执的种种的涅槃,我不取外道的涅槃性,也不取那个神我,有能作、所作,还有他们的灭相,把它当作是涅槃,“灭相”就是断灭,“所作”就是神我,神我有能作,万法是它所作,所以“所作”就是神我的,我不取外道的涅槃性,所执着的一种涅槃境,不正见的涅槃,也不起神我能作、所作,还有它的灭相,当作是涅槃,而妄想这个分别,尔焰是第六意识,“尔焰”就是第六意识,就是依于分别,所以有所知,还有能知,“妄想”就是一种分别,“尔焰”就是所知,那么妄想分别就是“所知”,“所知”就是第六意识,依于分别,所以有能知、还有所知,这个就是第六意识,那么这个第六意识灭,这个分别心灭,就是我所说的“涅槃”。彼因彼攀缘,彼第七意识以藏识为因,这个前面讲过,那么彼第七意识,而以第六意识为彼之所攀缘,叫做“彼因”,就是第七意识依第八意识为因,然后又执着第六意识,为彼第七意识所攀缘,当然就是第六意识被第七意识所执着、所攀缘,第六意识意趣等成身,也就是依第六意识而怎么样?而成就了第七意识,因为第七意识本身,不能单独独立起来,依第六意识而存在,叫做“意趣等成身”,就是第六意识才能成就第七意识身,“意趣”就是第六意识,为第六意识才能成就第七意识的存在,第七意识不能单独独立起来,与因者是心,与第七意识作为亲因的,当然就是八识,藏识心,与第七意识身为亲因的,就是我们所讲的“八识”,就是藏识的心,这个“心”就是藏识的心,这个藏识的心为诸识,怎么样?生起之所依。

意思就是:诸识统统必须依第八意识藏识为根本,叫做:为诸识生起之所依,“如水”这是指第八意识,“大流尽”,这是指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因为攀缘六尘,所以心起瀑流,就是打妄动、大妄想、大执着、大分别,所以我们种种的苦受、乐受、忧受、喜受、舍受,有种种妄想,这个大流尽,“大瀑流”就是这个冲得太厉害了,六识攀缘这个六尘,好像大瀑流一样地不可遏止,所以八识的海,流入海水,而第六意识执着,第六意识执着外面的六尘境界,使这个波浪一直没有办法停止,我们之所以心的烦恼不断,这是因为第六意识一直攀缘假相的六尘境界,无一时、无一刻能够停止下来,就是晚上你睡觉了,也是白天留下来那种分别的种子,还是变成一种影像,影像,所以波浪则不起,如大水流尽,“尽”就是把它灭掉,就是我们所讲的,只要你灭了受、想,那么受、想没有能所,灭了第六意识对境界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这个“尽”就是灭的意思,如果这个大海水,因为第六意识的大瀑流,能够把它灭了,当然第七意识是依第六意识起来的,所以这个波浪,则这个波浪就不会起来,意思就是说,诸位,如果你不着于境界,万缘能够放下,离一切相,你的心就能够过安稳知足、快乐解脱的日子,就是这个意思。

那么你心的波浪,“波浪”就是烦恼,“我、法执”就是波浪,心起波浪,心神不定,如是意识灭,如是的意识分别心如果能够灭,也就是分别的妄动意识心灭,那么则种种的妄识不生,种种的妄识不生,这个意思就是说,我们只要执着妄境,妄识就会生,那么只要离一切境,离一切相,妄识就不生,为何师父常常一直说万缘放下,这样才能一心念佛,所以师父一直重复讲说,听经闻法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,我们不听经、不闻法,对于佛的正见不了解,叫做“盲修瞎练”,看起来,好像真的在修行,可是佛的心法不懂啊,在这里把它会归、总归就是执着的心,心就起波浪,着相,心就起烦恼,“总归”就是这个意思,佛法,你总要抓到重点,你不能离相,你的心就一定会起波浪,你的心就一定会烦恼,所以现在修行困难的地方,就是我要活在这个现实的状况之下,我要面对经济的困境,我要食、衣、住、行,睁开眼睛,统统要钱啊,要台币,要人民币啊,叫我如何放得下呢?所以如何在现实里面杀出一条解脱的路,就看你自己有没有志气了。

那么,整段我把它贯串一下;说: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“我”就是指佛陀,不会取外道所执的那种涅槃,不正见的涅槃性,也不取神我能作、所作,还有它们的灭相,把它当作是一种涅槃,妄想分别会产生第六意识的能知跟所知,如果第六意识灭了,这个就是我所说的叫做“涅槃”。彼第七意识,以第八意识藏识为因,同时呢,彼第七意识而以第六意识为彼第七意识所攀缘,第六意识因为面对外境,第六意识才能存在,才能成就第七意识生,第七意识于第八意识为亲因,就是藏识心,与因者是心,与第七意识为亲因者,就是第八意识的藏识心,这个藏识心为诸识生起之所依。第八意识如同大水,大海水的意思,六识攀缘六尘,第六意识攀缘六尘,就是“大流”,“大流”就是大瀑流,大瀑流起来,心烦恼不定,但是如果可以把它灭受、想,第六意识把它灭,第六意识不取境,这个妄想分别不起来,那么这个波浪,第七意识的波浪就不会起来,如是意识的分别心如果能灭,那么则种种的妄识不生。简单讲,着相修行就百千劫,离相修行就刹那间,如果若能万法尽舍却,万法回归当下一念间。

【注释】“我不涅槃性”:我不取外道所执之涅槃性。“所作及与相”:亦(也)不取神我作者所作,及其所作之灭相为涅槃。“妄想尔焰识”:“妄想”,即(就是)分别。“尔焰”为所知,以依于分别故有所知、能知,故称六识为“妄想尔焰识”。“此灭我涅槃”:“此”,指第六意识。若第六意识灭,即(就)是我所说之(的)涅槃。“彼因彼攀缘”:“彼”,第七意识。谓彼第七意识,以藏识为因,而以第六意识为彼之所攀缘。“意趣等成身”:“意”,就是第六意识。“身”,就是七识身。谓,以缘第六意识之所趣等相为我所,而得成就七识身。“与因者是心,为识之所依”:与第七意识作生起之亲因者,为八识心王。此八识藏心则为诸识生起之所依。“如水大流尽”:“水”,就是海水,指藏识。“大流”,大潮流、瀑流,指六识。譬如大海水之瀑流若灭尽。“波浪则不起”:“波浪”,这是指第七意识。“如是意识灭,种种识不生”:是故,但不分别,诸法当体即是涅槃相。所以为什么说涅槃不离当下?为什么禅宗讲,回归当下,常常这样讲,因为识心分别,体性本来就空,本来就是如来藏性,是故六祖大师对道明开示诸佛无上心法的时候说:“不思善、不思恶,正与么时,“不思善、不思恶”是什么?就是第六意识不妄动,不妄分别的意思,当体即空,不思善、不思恶,就是第六意识不思善、不思恶,就是回归当下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!”因为会思善跟会思恶是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灭,如来藏性就显,便是楞伽心法之用。简单讲,不着于善、也不着于恶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我不”取外道所妄计之“涅槃性”,亦(也)不取神我有能作“所作及与”其所灭之“相”为涅槃。我之所说者,为“妄想”分别之“尔焰识”(第六识)灭:若“此”虚妄分别之识“灭”已,“我”名之为“涅槃”。“彼”第七识为以藏识作其生起之亲“因”,而以第六识为“彼”之所“攀缘”(缘)。以缘第六“意”识之所“趣等”相为我所,而得“成”就七识之“身”,而“与”七识为生起之亲“因者”,乃“是”第八藏识“心”,此(这个)第八识心则“为”诸“识”生起“之所”共“依”。所有的识都必须依靠第八意识而生起。譬“如”大海之“水”,其“大”瀑“流”若灭“尽,”水中之“波浪则不”生“起。如是”第六“意识”若“灭”,则“种种”妄“识”亦“不”复“生”,名为涅槃。

667页【复次大慧,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。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,善分别,汝及余菩萨摩诃萨,离妄想,到自觉圣,外道通趣善见,觉摄所摄妄想,断缘起种种相、妄想自性行,不复妄想。】

接下来,就教你怎么样了解妄想的种类,怎么去断,所以说,复次大慧,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相以及共通之相。我们不是讲每天要放下妄想吗?那到底妄想有几种呢?如果妄想自性分别通相,善分别,而不被迷惑变成妄想,汝及余菩萨摩诃萨,离妄想,因而能够到自觉圣,诸位,这七个字就是关键,“离妄想,才能到自觉圣智”,不离妄想,就没办法达到自觉圣智,离相,才有办法离妄想,所以底下有十二种妄想,说:外道共通所趣,说:外道“通趣”就是共通所趣向的,都善知了知,都善于了知不被外道的知见所迷惑,不迷于外道的知见,善知了知,怎么样?彻底觉悟,“摄”能摄的心,“所摄”所摄的境界,都是自心妄想分别而来的,能够断除依缘起法所生种种的虚妄之相、“缘起”就是依缘起法所生的种种虚妄之相,也断除妄想自性行,自性而起的种种行相,所以也断除妄想自性而起的种种行,因而更不复妄想,因此就不会有妄想。

整句的意思是说:复次大慧,现在来说一说,什么是妄想自性的差别相,“分别”就是差别相,还有共通之相。如果妄想的自性分别相和共通之相,我们善于了知觉悟,不被迷惑,汝及余菩萨摩诃萨,便能离妄想,离妄想就有办法到自觉圣智,这个就是最重要的,外道共通的所趣向,皆能善知了悟,善见了悟,不被外道的知见所迷惑,这样能彻底的觉悟,能摄心、所摄境都是自心妄想分别,这个妄想就是自心的妄想分别,能够断除依缘起法所产生的种种虚妄之相的执着、同时也断除内心深处妄想自性起种种的行相,因此就不复再会有妄想,便到自觉圣智。

【注释】“妄想自性分别通相”:“分别”,即(就是)差别。“通”,就是共通。即(也就是)妄想自性之各自差别相与共通之相。“外道通趣善见”:诸外道之共通所趣向者,皆能善知见之。“觉摄所摄妄想”:觉了能摄取、所摄取,皆为(是)自心妄想分别。“断缘起种种相”:而断除依缘起法所生之种种虚妄相。为什么要断除缘起?诸位,“缘起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借重条件凑合凑合的,没有真实体性,叫做“缘起”,这“缘”就是条件,只要借重条件凑合起来的,统统叫做“缘起”,那万法哪一种不是借重条件凑合起来的?那万法当然就是空无自性了。所以,“妄想自性行”:(也)断除依妄想自性而起之(的)种种行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”我“今当说妄想自性”之“分别”相以及共“通”之“相。若”于“妄想自性”之“分别”相以及共“通”之“相”能“善分别”了知。则“汝及”其“余”诸“菩萨摩诃萨”即能超“离妄想,到”达“自觉圣”趣,而于诸“外道”共“通”所“趣”向者,皆能“善”知“见,”并“觉”了能“摄”取心与“所摄”取境,其实都是八识变现出来的,皆唯自心所现的“妄想”,而“断”除依“缘起”之法而生之(的)“种种”虚妄“相”,这句话还有一个重点,就是不可以在缘起的假相里面,怀有任何的期盼和祈求,万法就是这样,随缘尽分就好,以免夜长梦多,所以只要是缘起法,你就得放下,家庭是不是缘起法?是,夫妻的感情是不是缘起法?是,金钱是不是缘起法?是,统统是缘起法,那么简单讲,缘起法不需要注入太多的理想、期盼,亦断除依“妄想自性”所起之种种“行,”因而更“不复妄想”。如果你放下缘起性,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,那么妄想就不会生起来,所以诸法本空,无所求、无所住啊,无念、无住、无相。

【诠论】因为佛在前面屡次提到转妄想为正智,其实在这里还有一个重点,这个“转”,其实是直下无心,说个“转”是不对的,但是又方便说,如果转妄想为正智,那么这个“正智”就变成生灭了,有转来转去嘛,其实这个“转动”的意思,其实是没有转,直下妄想如幻,空无自性,就是正智,如果转妄想成正智,说实在话,在究竟义来讲,这仍然变成一种生灭,这里是因为文字上的东西,还得提醒一下,这个“转”,实无可转,妄想体性本空,哪来什么转?哪来什么转动呢?如果了悟了妄想体性本空就是转动,就不会被物所干扰,不为外物所干扰,上面一节又说妄想识灭为涅槃,因此现在进而开示妄想自性之别相与通相,令诸菩萨摩诃萨了知妄想相,便能除灭,而离妄想,究竟涅槃。简单讲,不能离妄想,你就不可能得到究竟涅槃。接下来,这十二种妄想当中,这个妄想本来是“一”,但是随境界而成“异”,而变成不一样的妄想,其实妄想本来就是“一”,随境而“异”。

【大慧,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?谓言说妄想、所说事妄想、相妄想、利妄想、自性妄想、因妄想、见妄想、成妄想、生妄想、不生妄想、相续妄想、缚不缚妄想,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。】

我们后面都有一个一个列出来解释,我们现在来简单解释一下,提纲挈领,省省时间。大慧,什么叫做妄想自性分别通相?妄想的自性分别通相到底是什么?简单提纲挈领地解释一下,谓言说妄想、诸位,这个“言说妄想”就是世间法所谓的歌唱、妙音、歌咏、话剧、百老汇等等,这些统统是,就是我们现在来讲,这个“言说妄想”,当然包括大型的歌舞会等等,统统叫做世间用一个“言说妄想”,只要跟音声、言说有关系的,统统列入在内,那么你看,这电视节目差不多就这样子的,言说妄想,歌唱啊、妙音啊,所以世间法因为也不知道,说什么是佛法,因此也是靠这个来生活,因此一辈子就是这样子,喔,你喜欢看什么,我喜欢看什么,偶像剧,呕吐的对象,那么,看了就呕吐,言说妄想,你喜欢看什么?喔,猪哥亮的歌厅秀~最赞的,那就是“言说妄想”。“所说事妄想”、这个是指出世间法,对于圣人所说的法,好像把它当作有实际的、实在的事,就是着法的意思,所说事。就是就是所说的出世间法,着于那个法相、名相,误认为:佛真的有所说法,叫做“所说事”,意思就是所说出世间之法,那么简单讲,所说之法事的一种妄想,对出世间法,误认为佛有所说法。

相妄想、就是不但执着圣人有所说法,同时又执着四大的性相,坚、湿、暖、动,地、水、火、风,是实实在在的有的,存在的真相,地、水、火、风是不变的,四大种是不变的,然后,圣人确实有所说法,相妄想。再来,这个“利上的妄想”、就是简单讲,如果你这一辈子着于金银财宝,金钱啊,这些...这一辈子,你永远没有办法证入第一义谛大空,不可能,因为佛在世的时候,没有这些名词,底下我讲的这些名词都包括在内,叫做“利妄想”,是什么?叫做:追星族,喜欢名牌包包族,喜欢买包包的,喜欢追星的,那么现在还有一种,就是好吃懒做这些年轻人啊,爸爸妈妈留一点,叫做“啃老族”,专门吃他爸爸妈妈剩下来的,所以小朋友啊、小孩子啊,哎呀,没有骨气、没有志气,“啃老族”,大部分,台湾有两种族,就是“存款不足”,还有“睡眠不足”,这两族是最大的种族,所以三种种族,台湾比较麻烦,一、存款不足,二、睡眠不足,第三、啃老族,专门吃老爸的财产的,叫做“啃老族”,利妄想,简单讲,执着于金银财宝的那些,统统不能证第一义谛。

自性妄想、“自性妄想”就是以相为实有自性,叫做“自性妄想”,把那个相执为实有。接下来是“因妄想”、这当然是指外道有、或者是无,“有”生一切因,或者是“无”,生一切法,有生一切法,或者无而生一切法,有为因、或者无为因,一种妄想,这个当然就是外道有、无为因的一种妄想。接下来叫做“见妄想”、叫做“恶见的妄想”,这个见还要补一个“恶”,叫做“恶见妄想”,一切外道不离四句,四句,百非,这个都是外道的恶见妄想,叫做:一切外道只要不离四句,统统叫做“恶见的妄想”。接下来叫做“成妄想”、这妄想就是借重五阴身,然后有一些会推论的,这个五阴身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成立以后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变成一个人,而这个人主观意识,所使这个凡夫跟外道,用这个“宗、因、喻”三资粮,成决定句,“决定句”就是我这样的推论,“宗、因、喻”三资粮成决定,“决定”就是不可改变,我这个立论是最正确的,叫做五阴身,以“宗、因、喻”成就了五阴身,同时也成就了“宗、因、喻”的三资粮,这个“成”就是决定不可改变,叫做“成妄想”,你别想改变我。“生妄想”意思就是,执着诸法缘有而生,或者是缘无而生的一种妄想,叫做“生妄想”,那么前面“因妄想”,是执着外道有、无为因,这里是执着诸法有或者是无而生起。那么这个“不生妄想”呢、比较陌生,“不生妄想”就是妄计,虚妄计着这个万物未生之前先有一个不生之体,此体为不为因缘所生。

在座诸位!要注意,这个“不生妄想”这个“不生”,跟佛的“生就是无生”,完全毫无关系,外道他是二元论的,佛教是平等不二的,这个叫“不生妄想”,好,看这里,这个“不生妄想”对大家一点陌生,在这里注意看一下,这个问题出在哪里?好,佛教讲的因缘生,因缘生,当体即空,不二法门,那就是“无生”,因缘生,当体不生,叫做“不生”,叫做“无生”,外道不是这样,外道是这样子的,画一线的,有,不生,无,也不生,前面讲的,有生妄,有生,以有为种,或者无为种而生万法,有、无,这里不是,有,也不生,无,也不生,画一线,就是这个统统不生,底下生天地万物,画一线,不生妄想,而生出天地万物,不生,这个就是“二元推论”,“不生”就是,有、不生,无、还是不生,统统“不生”,我称它叫做“莫名其妙”,不生,莫名其妙,那个叫做“不生妄想”,所以这个还是二元论,好,诸位,再看啊,这画一线,这个“不生之体”,不生体,无生,这不是什么都统统不生,然后,由不生生出天地万物,这个就是由不生又生出天地万物,这个不是二元嘛,这跟上帝也没有什么两样,跟那个断灭见的“无”也差不多,什么都不生,然后生出天地万物,佛教不是,缘起法,缘生当下,就是空性不生,不离当处,就是无生,它这里不是,把“不生”当作一个不生的体,就是说,妄计,(未完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一二目录》01-76(未完)

楞伽经 77:你若动到“我很有修行”的念头便落入我见,就变成凡夫

楞伽经 78:如果你通达无我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动怒,反而很同情他

楞伽经 79: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,忍不下来就落入生灭,忍得下就见到清净自性

楞伽经80:因跟缘跟果没有死板的界限,有角度互换的时候,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

楞伽经81:别人演哪一出戏你管不着,重点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妄想心

楞伽经82:同性恋会障道,其角度跟男女是一样的,佛的律学里是不允许的

楞伽经83:禁语就是叫你体悟法界性本来没有任何的言语。而散心杂话、信施难消

楞伽经84:大梦谁先觉,众生不能脱离生死就是忆念不舍爱恋假相

楞伽经85:看得破还是看不破,其关键只在你自心取著与不取著而已

楞伽经86:不是叫你去改变外在的增减,而是要注意你的内心,

楞伽经87:一个真的对法上契入的人对相的东西会没有兴趣

楞伽经88:能初发心不退者,成佛足足有余;

楞伽经89:无明跟业力把我们雕刻出来生生世世不同的面貌和业力

楞伽经90:心性没有任何增减,吃亏就不会觉得吃亏,占便宜是在造业而已

楞伽经91:初地乃至十地菩萨都得依佛的神力加持方得成就

楞伽经92:众生的思想是直线型的,没有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

楞伽经 93:佛的戒律比丘尼是不可以剃度比丘男众的,这规矩在末法时期乱了套

楞伽经 94:想要走一条平坦的路,先摆平自我,摆平内心里面的妄想

楞伽经 95:一个人要控制妄想的难度就如同在牛角的角尖要安放一粒豆子般

楞伽经 96: 重点在自心自了,所有三藏十二部及所有善知识的说法统统是方便

楞伽经 97:跑到世界各地,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办法离开《楞伽经》的思想

楞伽经 98:布施了金钱只能用一辈子,布施功德法财是用无量世

楞伽经 99:世间人有疑理、疑法、疑师三种疑心,这个永远没办法修行

楞伽经100:你在任何的修行状态统统不要去否定别人,重点是心没有那个量

楞伽经101:好辩论的人,就是心中有那个量存在,赢输就是心中的量

楞伽经102: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妄想的时候,他就没有这个数量的观念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